一说到冠军侯盒马配资,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霍去病。
甚至不少人觉得,霍去病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冠军侯。
事实上,在两汉的历史记载中,即便不计霍去病,也还有另外三个冠军侯存在。
只不过,“冠军侯”这个封号,似乎有点郁闷。
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,已经够悲剧的了。
接下来的另外三个夺冠候选人,只有一个在比赛途中更换了称号,其余的全部遭遇了不幸。
本文要探讨的是,“冠军侯”这个名号的起源,还有在历史上获得过“冠军侯”封号的人选,其中霍去病只是其中之一。
01、冠军侯的由来
元朔六年,即公元前123年,大将军卫青带领十万人马,越过边塞,与匈奴单于展开战斗。
展开剩余92%十八岁的霍去病,只带领八百名骑兵,就进行了一次远距离突袭,行程达数千里,成功斩杀了二千零二十八名匈奴士兵,消灭了匈奴单于的祖父辈亲属籍若侯产,还擒获了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。
功冠全军。
汉武帝大喜过望,决定封霍去病为列侯。
根据西汉的规定,列侯以封地的地名来命名。
平阳公主的初始配偶平阳侯曹寿,其名号源自河东郡平阳县的地域归属。
汉武帝对霍去病情有独钟,毕竟这孩子是在他身边长大的,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。
他感觉,当下所有能够充当封地名号的地点,都不足以彰显霍去病的功绩。
这难不倒才思敏捷的汉武帝。
他略一思索,就定下了霍去病的封号:冠军侯。
“冠军”这个名称,在汉代时,其意涵不像今日这般丰富,源自“功超全军”的表述。
后来汉武帝又挑了个富饶的地点,涵盖南阳郡穰县的庐阳乡、宛县的临駣聚,将其更名为冠军县,当作霍去病的食邑。
西汉的普通列侯通常是先获得封地,然后才有侯爵的称号,但是霍去病的冠军侯却是先被封为侯爵,后来才调整了封地的名称。
这特殊的待遇,足以说明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和信任。
霍去病没有辜负汉武帝的看重,年纪轻轻就担任骠骑将军,成功夺取了河西走廊,紧接着在22岁时,他完成了封狼居胥的伟大功绩,从而赢得了全军第一的荣誉。
02、第二个冠军侯霍嬗
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,让汉武帝悲伤不已。
他同样深信,既然能够造就卫青,又能够造就霍去病,那么也必定能够造就汉朝的后继将领。
他把希望放在了霍去病的儿子霍嬗身上。
霍去病离世后,霍嬗承袭冠军侯爵位,位列史上第二位冠军侯。
汉武帝又把霍嬗封为侍中和奉车都尉。
霍嬗年纪尚幼,根本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。侍中是专门在皇宫中侍奉汉武帝的官员,而奉车都尉则负责保障汉武帝的出行安全。汉武帝之所以希望霍嬗时刻伴随左右,是希望他能随时听候差遣。
哪怕是在汉武帝去泰山封禅的时候,也没忘了带上霍嬗。
祭祀活动完成之后,汉武帝让随从都离开,单独和霍嬗一同前往泰山之巅。
不料从泰山下来之后,霍嬗突然生了重病,一天之内就去世了。
这是元封元年,距离霍去病之死,仅仅过去6年。
依据霍去病的岁数估算,霍嬗那时至多不过十一二岁,夭折缘由很可能是无法承受旅途中的奔波劳顿。
汉武帝内心十分悲痛,给予霍嬗“冠军哀侯”的死后称号,另外创作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篇来缅怀他。
霍嬗没有男性后代盒马配资,冠军侯的爵位没有继承人,西汉有关冠军侯的记载,从此画上句号。
03、第三个冠军侯贾复
历史上第三个冠军侯,是东汉的开国名将贾复。
贾复年幼时为文士,对《尚书》研习精深,同时展现出用兵之能,其师李生赞其有将帅之质。
在王莽统治时期,贾复是一个小小县吏,负责运盐。
那个时期,社会上强盗到处都是,他的同事们每次遇到强盗都立刻躲起来,只有贾复能够圆满达成任务。
他也由此声名鹊起。
绿林军之后发动了叛乱,贾复宣布自己担任将领,有数百人追随他,从此他成为了绿林军里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然而绿林军推举刘玄登基称帝以来,显现的弊端愈发显著,贾复愈发心灰意冷,决断再次改投贤明的君主。
这一次,他投奔的人,叫做刘秀。
贾复在刘秀的麾下骁勇善战。
一次,贾复在大破敌军的同时身负重伤,大夫都没有办法了。
刘秀既愤怒又焦灼,不断感叹:我因此损失了一位猛将啊!据了解,他的配偶目前身怀有孕,倘若未来是个女婴,我便安排我的儿子与她结为连理,万一是个男婴,则让我的女儿成为他的配偶。
这就是成语“指腹为婚”的由来。
然而贾复的体魄极为强健,竟然在如此严重的创伤中存活下来,并且迅速回归刘秀的队伍继续战斗。
在征战沙场的过程中,贾复身上留下了12道严重的伤口。
刘秀顾虑他的强悍可能带来祸患,担心他在战斗中再次负伤,因此很少派他单独行动,而是让他伴随自己左右,担任副将职务。
所以总的来说贾复缺乏独属于自己的大功劳。
即便如此,刘秀还是把他封为冠军侯。
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,贾复确实非常强悍,但即便如此,他连独立承担重任的功劳都未曾有过,又如何能够获得冠军侯的封号呢?
他离功冠全军可还远着呢。
其实原因很简单:贾复是冠军县人。
他受封为冠军侯,这封号源自当地地名,刘秀因此给了他衣锦还乡的体面。
或许是因为冠军侯这个名头分量太足,贾复在担任该爵位长达13年之后,还是被刘秀另行册封为胶东侯。
当然刘秀也没有亏待他,在改封之后增加了他的食邑。
天下安定之际,贾复明白刘秀不希望功臣掌握军权,所以他主动交还了职务,重新投身于钻研经学的事业之中。
建武三十一年,贾复离世。史书未载其生年,然由其生平推断,他至少享年五六十载。
可以说是历代冠军侯里人生最圆满的了。
04、第四个冠军侯窦宪
历史上第四个,也是最后一个冠军侯,是东汉名将窦宪。
他和霍去病有颇多相似之处。
首先,他是外戚。
霍去病出身卑微,是奴仆与侍女所生之子,然而其母卫子夫获得汉武帝青睐,最终贵为皇后,霍去病也因此获得随军出征并建立功勋的际遇。
窦宪的家族背景远胜于霍去病。他的曾祖父窦融,在西汉末年及新朝时是显赫的军事将领,他归顺刘秀后,加速了刘秀统一天下的步伐,窦氏家族因此声势大振。窦融的家族宅邸连绵不断,遍布京城,家中的奴仆数量众多,在亲戚和功臣之中无人能及。
窦氏家族到窦宪这一辈时已经衰败不堪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因犯罪而被处决。
窦氏家族眼看就要彻底垮台之际,窦宪的妹妹入宫后受到汉章帝的特别宠爱,迅速晋升为天下母后,后来更成为东汉历史上首位临朝执政的皇太后。
窦宪也由此发迹。
其次,窦宪和霍去病一样,对匈奴战功赫赫。
霍去病毕生最为杰出的成就,在于与匈奴的交锋中屡战屡胜,夺取了河西走廊,达成了封狼居胥的辉煌功业。
而窦宪亦是对匈奴作战的一代名将。
窦宪的早年与霍去病截然不同,他并非少年时便投身军旅。他在京城期间行为不端,欺凌弱小,作威作福。后来,凭借妹妹身为太后的特殊身份,他愈发肆无忌惮,权势日益膨胀,行事高傲跋扈。
韩纡参与过窦宪父亲被杀事件,窦宪为报家仇,直接处死了韩纡,并将他的头颅供奉在父亲墓穴前。
都乡侯刘畅于汉章帝离世后前往都城吊唁,获得太后赏识,窦宪担忧刘畅会分享他的权力,遂派遣刺客将其杀害。
窦宪的所作所为实在非常过分,连他的妹妹窦太后也对他感到无法忍受,于是命令将他关押起来。
窦宪这才害怕了。
他为了将功赎罪,主动请求出击匈奴。
那个时代的匈奴不再像霍去病那时候那么强盛,经过汉朝历代帝王的打击,早已分裂成南部和北部的两个部分。
其中南匈奴是亲近汉朝的,北匈奴是视汉朝为敌人的。
窦宪要讨伐的,便是北匈奴。
此役,窦宪带领超过一万名精锐部队,深入边塞三千多里,使匈奴单于溃败而逃,歼灭匈奴士兵一万三千余名,缴获牛马骆驼等牲畜百万余头,北匈奴及其依附的八十一部族,总计二十多万民众归顺。
窦宪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还。
这个成语“燕然勒功”的产生,源于一段历史故事。我们念过的名句“一杯浊酒思念家乡远,燕然山记功尚未完成,归去实在无法安心”,其中就引用了窦宪的典故。
二零一七年,在蒙古国中戈壁省,人们发现了窦宪记功的石碑。这石碑记录了东汉时期一段赫赫战功。
窦宪大胜而归,被封大将军,位列三公之上。
汉和帝想把他封为武阳侯,食邑2万户,他却拒绝受封。
紧接着,窦宪又率领军队远征,最终肃清了北方的匈奴势力,当时东汉境内再无能与之匹敌的对手,窦宪因此权势熏天,越发骄横放纵。
后来窦宪居然想和窦太后的情夫密谋弑杀汉和帝。
汉和帝事先察觉了他们的计谋,抢先采取行动,将参与窦宪勾结的涉案人员先行拿下。
汉和帝考虑到窦宪的功绩和窦太后的情面,没有在众人面前处决窦宪,而是先赐予他冠军侯的爵位,等他前往封地后,再强制他结束生命。
窦宪的妹妹窦太后也自此退隐,不再干预朝政。
可以说,窦宪的这个冠军侯,是汉和帝为窦氏保留最后体面而设的临时性安排。
不过以窦宪的战功,也算是衬得起这个封号了。
05、写在最后
历史上四位被封为侯爵的人中,霍去病死得年纪轻轻,霍嬗死得年纪很小,窦宪更是刚被封侯不久就被处决了。
贾复曾经担任过冠军侯,不过最后获得的爵位是胶东侯,他是唯一一个终身圆满的冠军侯。
两汉时代结束之后,虽然“冠军侯”这个正式的爵位名称不再出现,但是“冠军”这个词的运用方式却一直延续至今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有“冠军将军”,秩第不低。
唐朝有“冠军大将军”,是武官的第四级。
直到清朝仍有“冠军使”,是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。
如今,“冠军”一词的用法更为普及,它指的就是首位获得胜利者。
那么,在历史之中,那些曾经问鼎的顶尖人物,究竟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第一?
发布于:陕西省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